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659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83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宋诗》卷二三三六尤袤下收《落梅》与卷二四二二张栻下收《落梅》当为同一首诗,其出现文字上的差异,实为传刻之误。从尤袤与张栻自身的情况、《落梅》的用语以及文献的角度考察,《落梅》应为尤袤的作品。而且很可能尤袤“一作两用”,既当诗,又当词。  相似文献   
992.
胡适的人权思想是其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渊源。从社会背景看,现代社会的转型促使胡适围绕人权问题思索,进行价值重建;从家庭背景看,母亲的容忍禀赋对其“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人权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留学经历看,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是其人权思想的直接来源,杜威的实验主义为其人权思想的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跟《礼记》中的《月令》文字相同,差别只是十二篇合为一长篇,又被《淮南子·时则训》全文抄录,仅文字上略作修改,其中所记天象、物候多来自于《夏小正》。主要受对《月令》的解读影响,从汉代开始,学者对于《十二纪》纪首所用历制的认识便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高诱、郑玄等认为《十二纪》纪首(亦即《月令》)以孟冬之月,即夏历十月为岁首,所用正是秦朝的颛顼历,而更多的汉代学者囿于经学思维,认为《月令》乃周礼,所行即周制。唐代孔颖达疏解《月令》时,为维护"三礼俱出于周"的正统观念,对郑玄的解说曲加弥缝,承认其说《月令》"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但否认出于秦制,而认为是吕不韦宾客所传的圣王旧章。孔颖达之说深刻影响到后世读书人对《月令》亦即《十二纪》纪首的一般看法。另外,由于《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天下之前,且后世一些学者对"改正朔"的理解过于机械,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十二纪》纪首所行非秦制,甚者以此为据强调《吕氏春秋》与秦统治政策间的矛盾。本文梳理各家论难,辨析各自言说背后的思想背景与材料支撑,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传世文献和出土文字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十二纪》纪首之以十月为岁首,在《季秋》和《孟冬》篇中已明文昭昭,而秦在《吕氏春秋》成书之时已采用颛顼历,也可由《史记·秦本纪》和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编年记》得到证明,故《十二纪》纪首确实是以孟冬之月,即《夏小正》十月为一年之始,《十二纪》纪首所用历即秦颛顼历。战国秦汉时期,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不同传本和改写的现象颇为常见,但也因此导致后人在阅读时容易因文本被著录的形式和所纳入的书籍类型而形成若干先入之见,干扰对文本的解读。《十二纪》纪首用历问题聚讼多年仍莫衷一是,即是其例。  相似文献   
994.
乐山人以“古有苏东坡,今有郭沫若”而自豪。苏轼是钟灵毓秀的嘉峨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代文豪,故乡人民对他一直怀有特殊感情;加之他性格开朗乐观、幽默平易,属性情中人,让人觉得可亲、可爱,千百年来赢得了民众的崇敬。乐山地区民间流传的苏东坡的传说故事,给人们了解苏轼,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5.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第一次实现了诗与画在画面上的真正结合。聚焦苏轼题画诗,我们可以看到他以诗为传播媒介,阐释了画的意义。他既融会了诗画的相通之处,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种类丰富的苏轼题画诗向受众言传了画中之意,也表达了画外之意.同时还深刻阐发了诗艺观点。  相似文献   
996.
贾充是魏晋之际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魏晋嬗变的焦点所在,而且在晋初政治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历来史家大多持否定态度。实际上,贾充远非正史所载的那样奸佞无比,罪大恶权;相反,贾充是一个在诸多方面都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物,缺点虽有,却是次要。  相似文献   
997.
施琅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及保护其家族、子孙后代的利益出发 ,在率师统一台湾以后 ,及时地提出了保留台湾、治理台湾的正确主张 ,促使施氏族人大批移居台湾 ,从而对台湾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8.
蒲松龄科举失利的原因很多,但直接导致其屡试不中的原因却缘自于考中秀才时清代大文学家施闰章的赏识,而正是这“赏识”导致了几十年的科举路上蒲松龄科举文章写作的“偏离”。  相似文献   
999.
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满清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五四"时代是中国"破旧立新"的时代,也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又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纷纷叛离传统,走入西方,学习西方文明,以图改造发展中国社会.本文即以胡适和傅斯年为例,从他们幼时接受传统教育到青年叛离传统再到暮年回归传统,来分析"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与传统文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